超过800万条软件/作品著作权公告信息!

提供基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以及各省市版权局著作权登记公告信息查询

一种从美洲大蠊体内分离获取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专利登记公告


专利名称:一种从美洲大蠊体内分离获取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摘要:一种从美洲大蠊体内分离获取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涉及一种从昆虫体内提取分离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中先用二氯甲烷及甲醇溶液对粉碎后的虫体浸泡提取,经过滤、浓缩、冷冻干燥得到粗提物浸膏,然后将粗提物浸膏用洗脱剂氯仿-甲醇混合液和甲醇-水混合液在硅胶柱上进行纯化分离,又经离心分离、过滤等操作最后得到异黄酮类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本发明首次从昆虫美洲大蠊体内分离得到两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发现于昆虫中的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号:CN201110435181.7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专利发明(设计)人:尹卫平;姜亚玲;刘普;任云利;宋政伟

主权项:一种从美洲大蠊体内分离获取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出的异黄酮类化合物为两种,它们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化合物Ⅰ化合物Ⅱ化合物Ⅰ的化学式为:C26H2806,化学名称被命名为:12?(16?羟基,17,18?二甲基)异戊醇基,13?氧代(19,20?二甲基)?[7,8]骈环氧己烯?11,12基,3?(4’?甲氧基)?苯基?5?羟基异黄酮;化合物Ⅱ的化学式为:C15H1005,化学名称为:5,7?二羟基,4’?羟基?异黄酮;分离获取方法的步骤为:(1)、粗提物制备:将美洲大蠊成虫干燥粉碎,粉碎后的

专利地区:河南